太极拳早期被称为什么

太极拳,是中国武术中的一门项目,被誉为“内家拳”的代表。太极拳的历史源远流长,在宋、元时期便有太极拳的雏形,但直到明代末期,陈王庭生创立了陈式太极拳,才真正成为了太极拳的代表流派。

太极拳早期的时候,并没有被称为太极拳。清代乾隆年间的《武宗九德碑》记载:“又曰:内功先阴阳,二气镇山河,三元易志著乘龙;外术正义心中,二目独具足,三重悟来守夜明。得一之理,独步九州。”这段文字中的“内功先阴阳”、“外术正义”就是太极拳的前身。

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,也有过不同的称呼,例如:“沾泥拳”、“陈氏拳”、“汉家拳”等,但并没有长期存在。从明末到清初的一段时间,太极拳被称为“劈拳”、“掤拳”、“捶拳”等,这些都是太极拳运动中的基本招式。这时期的太极拳讲究立足根本,讲究实用性,也就是所谓的“实战拳”。而“劈拳”、“掤拳”、“捶拳”等拳名都是以动作为名,与当时的实战理念相符合。